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保健
5月11日,位于河北石家庄市维明南大街的任源艺术空间里,茶韵悠悠,音乐轻淌,来自各行各业的16位文学爱好者欢聚一堂,诵读经典,交流心得。
“壹书壹城”围读会发起人周思超说,正是有了这个城市人文公共空间,各位阅读推广人才有了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共同探寻文字的力量,聆听内心的声音。
【资料图】
“任源艺术空间”是石家庄市在市区建起的第一家文化名家工作室,位于维明南大街一家临街茶社内。工作室分为上下两层,一楼是展览展示区和免费阅读区,陈列着书法入门和名家临摹作品,便于书法爱好者查阅和学习。沿着古香古色的木制楼梯拾级而上,是艺术创作区和互动交流区。来工作室挥毫泼墨,品味书香的不仅有名家、业余爱好者,更多的是周边的小区居民。
如何真正对接群众需求,让文化惠及更多群众,让“草根”也能享受到“诗与远方”?河北探索成立了一批文化名家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包含戏剧、音乐、舞蹈、民间文艺、曲艺、文艺评论、书法、美术、写作、设计艺术等艺术门类,入驻工作室的有国家一级美术师、梅花奖得主以及国家一级作曲、知名作家等。
这些建在社区的工作室让艺术家回归到老百姓身边,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免费的文化空间,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播撒文化的种子,而且促进了艺术家与老百姓、名家与名家之间的艺术交流和碰撞,有利于讲好“河北故事”。
近日,石家庄市智汇小学和绿都小学陶艺社团的孩子们来到石家庄大剧院城市人文公共空间王律文艺评论家、收藏家工作室,兴致勃勃地聆听中国传统陶瓷文化讲解。此次活动中,王律还特意邀请了晏钧设计艺术家工作室和段建坤美术家工作室的艺术家共同授课。段建坤为孩子们展示了磁州窑作品,用妈妈们化妆时上粉底的手法比喻磁州窑的制作技艺,并引用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告诉大家磁州窑铁锈斑花的绘画工艺对其他名窑瓷器作品的影响力。各个“圈子”在合作中被打破和融合,名家的视野被打开,艺术创作的空气流动起来。
11个艺术类别、52个文化名家工作室、400余场文化活动等把广大市民“请进来”,让文化名家“走出去”。2022年4月,石家庄市探索新型人文公共空间建设,在街头巷尾打造文化名家工作室,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推动优质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城市内涵添色。
工作室背后,是各级部门的合力保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统筹指导,精心挑选推荐入驻人员;市里财政保障,总体协调,市旅投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区县一级制定辖区内工作室年度活动清单,沟通上下;街道和社区落实具体活动安排。
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名家们在“送文化”“种文化”过程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通过自己的专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得到老百姓的喜爱和认可。
“李自岐老师的摄影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传统古村落散发的独特魅力,”参观完李自岐艺术工作室的沙河市民宋强感叹,李自岐的摄影作品接地气,尤其他拍摄的传统村落的照片能真正让参观者看到并记住乡愁。
李自岐艺术工作室为邢台市首批文化名家工作室,作为沙河摄影界的前辈,他执着保护、宣传古村落,家乡的大街小巷、老屋石墙、古树水井、门楼牌坊……均被他用镜头记录下来,为沙河历史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他的工作室也成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书法讲求一气呵成,气贯全篇,凝神静气方能下笔有神。”5月9日,在河北黄骅市骅西街道南海社区文化名家工作室揭牌仪式现场,书法名家陈庆亮正在为居民教授书法技巧。工作室刚刚开放,就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陈庆亮表示,这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大大提升了非遗的影响力,也为传承人提供了学有所教、艺有所传的平台。
据介绍,当前,河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今后将加快构建河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场景。到2027年,基本完善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省基本建成“15分钟文化生活圈”,人民群众能够便利享受和参与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政表示,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将像满天星一样洒落在城市每一个地方,由小及大、串点成面,最终建成整个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实现价值。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5日 03版)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